“做风筝好比做人。有人在乎样式,有人在乎高度,有人在乎合作的过程,有人更在乎当时的快感。当各式各样的风筝飞上天空,所有人都仰头赞叹,忘却了准备的忙乱,不在乎身边是谁。那时的风筝,把不同背景的人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4月21日晚,当凯文·皮尔格林在安提瓜和巴布达孔子学院四月“云沙龙”上举起他珍藏的中国龙风筝并说出这番话时,线上观众都纷纷点头。

凯文是朋友们口里的“猫老大”,也是安巴风筝协会的创始人。他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很小的时候就迷上了做风筝。妈妈做衣服剩下的边角料成了风筝的面料,家里的扫把丝则被抽出来做了骨架。为此,他没少挨打,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对风筝的热爱。随着阅历的增加,他发现风筝还让他交上五湖四海的朋友,玩风筝更不是“不务正业”。除了参加比赛和培训让自己更专业以外,凯文走入社区,教孩子们做风筝,带着朋友们一起放风筝,让身边人也感受人类智慧与大自然合作的美妙。2006年,在朋友们的鼓励下,他第一次举办了安巴风筝节。此后,每年复活节的周一,他都会和朋友们早早地来到海边空地,搭起帐篷,插起彩旗,打开音响,把自己收藏的风筝飞向空中。没过一会儿,带着私藏专程赶来“华山论剑”的专业选手来了,就等着长假带着孩子们户外放飞的家庭来了,同样有着风筝梦的学生成群结队地来了,寻求别样消遣的情侣成双成对地来了,追忆曾经少年的中老年人三三两两地来了,住在附近酒店的客人们寻着声音好奇地来了。据说,每年的现场都人头攒动,两三千人聚集在海边的空地上,放飞着各式各样的风筝,欣赏着翱翔在空中的艺术品。安巴国际风筝节也逐渐成为一道靓丽的文化景观,成为本地老百姓和游客在春天里最期待的一天。

2021年,正值安巴国际风筝节十五周年,安巴孔院与协会携手举办线上风筝比赛。4月5日比赛截至当天,共有4000人登陆活动网站,提交作品或参与点评。最终有20个作品入围,分别获得“最具创意奖”,“最具传统特色奖”,“最佳飞行奖”,“最具潜力特别奖”。最小的获奖选手才5岁,他和8岁的哥哥都是钢铁侠迷,于是兄弟俩就把热爱做进了风筝里,让这位盖世英雄在自家的院子上空飞舞。

凯文说,风筝是活在空中的艺术,更是跨文化的纽带。中国是风筝的发源地,潍坊也是他最向往的地方。他希望通过与孔院的合作,未来的风筝节,能有中国选手参赛,能有中国风筝获奖,能有中国老师和他一起合作,把风筝的文化和制作技术带进课堂。

                                           安提瓜和巴布达孔子学院供稿

                                                  文:陶国霞

                                                  图:凯文

                                                2021年4月24日

Compart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