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当地时间418日,秘鲁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了汉学家系列讲座之一,“华人社团在秘鲁”。讲座主讲人系法国国家研究中心(CNRS)著名研究员伊莎贝拉(Isabelle Lausent-Herrera)博士。伊莎贝拉女士多年来致力于研究东方语言和文化,有着二十余年华人协会的工作经验,并发表了多部有关在秘中国移民的著作。

在秘鲁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院长邓如朋(Ruben Tang)的开讲致辞结束后,伊莎贝拉博士与到场的五十余名听众一起,畅谈百年中国移民问题。

孔子学院邓如朋院长与伊莎贝拉博士合影

_____本场讲座旨在从历史视角探讨了华人移民在秘鲁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源起、困难、特点和影响,其中尤其对“秘鲁华人协会”在中秘友好关系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案例剖析,以深入阐述华人社团在秘鲁自19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及其脆弱性和持久性。

伊莎贝拉博士讲座现场

_____本场讲座吸引了秘鲁社会各界人士,其中不乏华人后裔,其中一位操着京腔口音的大学生引起了现场听众的关注。他说自己的先辈从北京移民到秘鲁,整个家族在秘鲁生活已近一个世纪。“当我知道自己身上流着中国人的血液,我就一直对中国充满好奇,我已经从北京留学归来,但我很好奇为什么秘鲁的中国人大多不说普通话,这是我今天从讲座中迫切希望探寻的问题。” 讲座后,这位大学生热切地与伊莎贝拉博士攀谈,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原来这是因为早期定居秘鲁的华人移民多为广东人,他们操着广东话在秘鲁生活了一代又一代,而粤语并非中国现行的官方通用语言。粤语仅为中国众多方言之一,这与孔子学院汉语课程所推广的普通话也就存在较多不同。伊莎贝拉博士风趣耐心地一一解答,很多听众希望去孔子学院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以更多了解中国。

_____本次讲座,通过伊莎贝拉女士对华人社团在秘鲁140年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与融合的详细介绍,有利于秘鲁民众更深入地了解在秘中国移民问题和华人社区的发展变迁,也促进了本地民众与在秘华人之间的融合以及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过程。

Compart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