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多米尼加圣多明各理工大学孔子学院 王悦

3月12日至3月19日,多米尼加圣多明各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在线上成功举办了两期中国传统文化的讲座。此次讲座的主题是中国传统服饰,讲座吸引了来自圣多明各理工大学孔子学院、旅多华侨文化学校师生及多米尼加社会各界中国文化爱好者40多人参加。

在中国,人们喜欢用“衣食住行”来泛指人们穿衣、吃饭、住房和出行的四大生活基本需要。其中,“衣”被排在首位,可见中国人对穿衣戴帽的重视。人们的穿着不仅起到了遮身体、避寒暑的作用,还具有装饰美化、显示人的身份地位或是民族信仰等作用。从衣不蔽体到丰衣足食,无不彰显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演进。中国是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素有“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誉。而我国的传统服饰亦是华夏民族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载体。

中国传统服饰讲座一共分为两讲:在第一讲中,王悦老师以中国古代历史时期为线索,系统介绍了中国各个主要朝代不同风格的服饰,用丰富的图片与影像资料,清晰地梳理了中国服饰几千年来各个时期的特点以及演变。从相传于上古时代的上衣下裳制, 到始于周代的衣裳连属制(深衣制),都体现了古人以上衣为天,下裳为地的朴素宇宙观,以及对天地的崇敬。秦汉时期,深衣制依然流行,但衍生出了更多种类的深衣以及袍服。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大量少数民族进入了中原地区,胡服盛行。隋唐时期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与最开放的阶段之一,与外来文化的融合也反应在了服饰上。隋唐的制衣材料以丝绸为主,女性的襦裙更为轻薄,雍容华贵,装饰华丽。到了宋代,服饰风格趋于保守,以质朴、淡雅为主。明代服饰沿袭唐制,但也保留了宋元时期的一些式样。清代以满人的旗装为主,兼有汉族传统服装以及外来西洋服装等种类,对近现代服装形式影响较大。

清末西洋服装的传入和辛亥革命的爆发后,中国的服装进入了近现代服装的发展阶段。曾经崇尚宽袍大袖的国人,很快就认识到了短衣窄袖的西式服装,其简洁、灵活、方便的特点。在讲座的第二讲中,王悦老师以中国的近现代代表性服饰为主要内容。从吸纳了西方的剪彩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唐装和中山装,到彰显女性曼妙身姿与优雅仪态的旗袍,无不彰显着中国对西方文化的摸索,以及中国人社会生活方式的选择。王老师不仅详细讲述了这三类代表性服饰的历史背景与演变过程,还分别总结了其特点、面料与分类。

讲座结束后,学生们纷纷留言感谢老师的精彩介绍。学生高嘉丽说道:“我不仅对唐朝雍容华贵、色彩艳丽的服装感兴趣,还觉得唐朝人“以胖为美”的审美观很有意思。”她还打趣到,在老师分享的视频中,我看到扮演唐朝人的女演员都比较丰满,着实让我有点羡慕那个时代的女性,不用担心减肥的问题!”学生王博提到了令他印象深刻的旗袍。他说:“我看过《花样年华》这部电影,女主角穿了各式各样的旗袍,非常典雅。”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中国传统服饰讲座的成功举办,让多米尼加当地的中文爱好者进一步体会到了中国文化的灿烂与绚丽。我们仿佛能看见那些罗衣飘飘、高冠环佩的古人们向我们款款而来。精美绝伦的设计与一针一线的缝制,彰显着华夏的礼仪之美。中国传统服饰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与审美,也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文化对不同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

Compart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