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当郑和“来到”圣保罗

_____一片漆黑寂静中,只有舞台正中的半圆形屏幕亮着橘色的光。一位夫子模样的人走上台,在屏幕上写下大大的汉字“船”。

_____“chuan——”夫子念道,抬手向观众示意。

_____“chuan——”台下的“学生们”跟着念起。

_____夫子满意地点点头,音乐鼓点一变,大屏幕上的汉字“船”的笔画像有了生命一样,在屏幕上游走、移动、组合,不一会儿竟拼出一条船的模样。观众席有人恍然大悟,哦,“chuan”就是“船”。

_____在写下“龙”等汉字之后,屏幕上出现了“郑和”的名字,以及寥寥几笔的一幅中国人像。一个声音响起:“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在遥远的中国,有一个叫作郑和的人……”

_____这是一出名为《郑和,当龙船开来时》的视觉舞台剧。当地时间4月10日晚,这部由奥地利艺术家卡琳·舍费尔创作的舞台剧在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艺术学院剧院上演,作为中拉文化交流年孔子学院系列活动之一,这部剧给巴西观众带来了郑和的故事。

_____“郑和的故事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可是对于许多欧洲美洲观众来讲,却非常陌生。”卡琳谈到创作这出剧的原因,“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时感到非常吃惊,我们只知道哥伦布,但对郑和一无所知,他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航海家,可是在我们的历史书中并未被提及,为什么不把他讲给更多的人听呢?”

_____在创作之初,最令卡琳着迷的是两种文明的初次相遇,他们怎么交流?遇见与自己不一样的人,他们会害怕,还是惊喜?他们能在彼此的逐渐了解中获得什么,有些什么改变?

_____也正因如此,不同文明间的对话,成为这部剧试图讨论的主题。在大约1小时的表演中,创作者并未以编年体的形式展示郑和波澜壮阔的航海生涯,而是从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的无数次旅行中,选择了郑和和翻译马欢等人到访肯尼亚、暹罗(泰国)等国家的经历。

_____“非常有趣。”19岁的圣保罗州立大学学生威廉评价这场演出,“我对中国很感兴趣,也在学习京剧,可是我并没有听过郑和的故事,这部剧让我对中国的历史又多了一些了解。”

_____作为活动的主办方之一,圣保罗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蔡蕾认为,这是一部帮助人们理解文化交流意义的作品,它选择了一个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剧情的切入角度不在于宣传中国龙船远洋船队的强大,而在于展现语言交流不畅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文化和贸易交流,强调了不同文化间交流交往的基础既有赖于共通性,更取决于差异和互补,这和儒家文化所倡导的和而不同的理念是一致的。

原文出处:人民日报圣保罗4月11日电

Compartir

Related posts

中国作家的拉美情缘

by CLEC
9 年 ago

巴西利亚大学孔子学院文化周系列活动之——赏•悟•品

by CLEC
8 年 ago

浓情“粽”意闹端午 ——圣·托马斯大学孔子学院师生欢度端午节

by CLEC
8 年 ago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