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中秋节”是家庭团聚的日子,远离家乡的人们此时更加想念亲人,中国文化中 “月亮”常常被用来表达思念之情。秘鲁文化中表达思念的元素是什么?人们如何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文字是情感的依附和归宿,语言可以抒发人们的思想感情。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秘文化差异,促进中华文化和秘鲁文化的分享和交融;为培养汉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升其汉语书面表达能力,里卡多帕尔玛大学孔子学院在中国驻秘鲁使馆的支持下,面向秘鲁四所大学孔子学院学生举办2020年秘鲁孔子学院 “中秋节”汉语征文大赛。

鉴于目前秘鲁处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严重,全民居家隔离的特殊时期,本次比赛将采取线下完成、线上提交,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匿名评审的方式进行。征文应围绕“思念”这一主题,讲述自己对于中国文化“月亮”与“思念”的理解;以跨文化交际的视角说明秘鲁人是怎样表达思念和爱的真实情感。

2020年秘鲁孔院“中秋节”汉语征文大赛通知

征文比赛通知发布后,阿雷基帕圣玛丽亚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秘鲁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里卡多帕尔玛大学孔子学院的学生们踊跃报名,共有29名同学参加了此次征文大赛。为了让参赛学生在此次征文大赛感受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为了确保比赛的公平,防止出现抄袭现象,要求学生们提交参赛作品时需要提交初稿、修改稿、成稿。辅导老师们用Word的审阅功能,通过批注的方式对学生的文章进行修改和提出修改建议。

大赛组委会成立了评审小组、认真讨论了评分标准和要求,还专门邀请了《今日中国》杂志的主编孟可心先生担任特约评委。9月23日-28日,12名评委通过盲审的方式,评委们从写作基本要求、主体思想、文章结构、语言表达和创新亮点五个方面对29名参赛征文进行了评审。

中秋节汉语征文比赛评分标准

从征文中可以看出学生们对征文的主题非常感兴趣,他们结合所学的中国文化知识阐释了自己对中秋“月亮”和“思念”的理解,同时结合个人的实际讲述 了在秘鲁人们表达思念的方式。同学们认真准备,把比赛看做是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的一次机会,完成初稿后,按照指导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反复对文章作了认真修改,从中感受到了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在评审中老师们发现有不少文章都写得感情真挚、语言表达也非常地道,老师们为母语为学生能写出文笔如此流畅、汉语这么地道的文章感到十分的欣慰。通过这些内容丰富,有思想深度的文章,可以看出学生们已经具备了很强跨文化交际意识。通过评阅学生们写的文章,老师们也增加了对秘鲁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汉语征文大赛优秀参赛文章选

经过评委们认真评审,最终从29篇参赛征文中评选出了6篇最优秀的作品。其中一等奖1名(李晓叶)、二等奖2名(沈希拉、孟馨宁)、三等奖3名(马伊蕾、马婧曦、杨小星)。获得前五名的分别是里卡多帕尔玛大学孔子学院汉西翻译二、三年级的学生,第六名来自阿雷基帕圣玛丽亚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

2020年秘鲁孔院汉语征文大赛获奖名单

中国驻秘鲁使馆文化处贺踊参赞对此次“中秋节”征文大赛的成功举办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支持,使馆文化处为大赛获得一、二、三等奖的选手提供了奖品,奖品为:陶瓷茶罐、熊猫丝绸集邮册、熊猫保温杯。获奖选手的指导教师也将获得熊猫帆布包。

中国驻秘鲁使馆为汉语征文大赛提供的奖品。

本次征文大赛的举办起到了促进中秘文化交流的作用,为秘鲁学习汉语的青年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汉语能力的舞台、抒发思想感情的平台、提供了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大赛组委会还将获奖和优秀作品在征得本人同意后将在相关平台进行推送。

Compartir